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九章 海洋之眼 (2 / 10)

作者:TrojanRW 最后更新:2025/9/24 15:56:28
        “以此来换取……”

        “换取碧梨三年内演艺方面15%的收入。”

        “有日落条款吗?”

        “有的。”菲尼亚斯看向韩易的眼神里多出了几分讶然,他原本以为这位宥真极力推荐的富豪,只是一个有志于投身音乐行业的金主,没想到他对这个产业本身竟然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协议结束后的十年,他们有权获得碧梨10%的收入。”

        “怪不得Ptoon被苹果收购了。”韩易点点头,喃喃自语道。

        像Ptoon这样所谓的A&R公司,既不是艺人管理公司,也不是唱片公司。A&R的全称,是Artists&Repertoire,中文翻译过来,可以叫做艺人与制作部,或者艺人与作品部。顾名思义,A&R的工作是开发和训练歌手的能力,协助艺人筹备作品,从而让他们有更高的概率在商业市场上获得成功。

        A&R是唱片公司最核心的部门,人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唱片公司的日常,诸如收歌、签约、训练、录音,都是A&R的工作范畴。可以说,唱片公司85%以上的艺人与音乐相关业务,都是由这一个部门开展。

        而像Ptoon这样,专门做A&R的平台公司,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音乐创业方式。传统的唱片公司,跟音乐人签署的是1+6的标准合约,即1张专辑+6张专辑的续约选项。总共7张专辑,至少能绑定一位音乐人将近十年的时间,而想要卓有成效地打造七张专辑,将一位歌手从音乐捧到巨星,所耗费的财政资源和人力资源相当惊人。

        按照帕累托定律,任何行业,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比例,都是二八之数,而在音乐行业,这一比例更是能达到令人触目惊心的10%:90%。唱片公司签约的100名艺人里,只有10人能够让他们收回成本,而在这10个保本的案例里,更是只有1个能真正赚钱。

        在实体唱片时代,信息的流通与时尚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用十数年的时间从无到有,用心经营一个艺人品牌尚且有利可图。但进入流媒体时代,特别是移动网络与大数据开始改变音乐商业逻辑的这几年,唱片公司的属性和偏好也发生了改变,从制作为核心,逐渐变为以营销为核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