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上IMF变成了黑户,再加上“没了靠山、没了装备”的窘迫,让每一次成功都带着“绝处逢生”的重量。
可偏偏是这种“窘迫式战斗”,酿出了更扎实的爽感。
他们不靠枪林弹雨硬刚,不靠超能力开挂,靠的是“绕开硬墙走窄路”的智力逆袭。
迪拜塔与敌人接头那一段真是太精彩了,分别扮演买家和卖家,李代桃僵,空手套白狼。
最后成功时,就连大卫这种阅片无数的人都不禁发出“原来还能这么干”的感慨,这种智斗环节比单纯的视觉刺激更有回甘。
更难得的是,剧本里每一场戏都踩着“任务-意外-突围”的闭环走,没有半分浪费。
比如迪拜段落,高科技手套居然在关键时刻失效,逃生用的消防水带偏偏短了一截,追击恐怖分子的时候,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却突然来了沙尘暴……
大卫知道,这些“小插曲”不仅为了制造紧张感,还与主线紧密嵌套,成了“剧情加速器”。
大卫最意外的是张辰笔下的群像戏。
好莱坞群像电影不多,为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