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高振东从原理到技术到实践上完整一套的解释下来之后,他们只觉得高总工提出来这套工艺,基础扎实,技术先进,原理可行,实践周全。
怎么说呢,就有点高振东前世听导师开会给师兄们定方案定路线的那种感觉,这就是大佬的风范么?
而且最妙的是,虽然技术很先进,但是所需要用到的配套技术,却是正好卡在了现有技术的槛上,比现有技术领先那么一点点,但是又没有高到不可实现,而这些略微超前的技术组合起来,却完成了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逻辑集成电路。
这让曾经生产晶体三极管都还磕磕绊绊的1274厂感到有一丝不真实,这也是我们能做的?
虽然最难,最麻烦的光刻机,是高总工自行另外找渠道在完成,但是依然让他们感到这个事情好像有什么不对,好像有点太简单了。
其实这也是高振东路子选得好,而且制程还在早期,很多东西都可以不用考虑。比如这个时候搞集成电路的,没人会去考虑量子隧穿的问题,那是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才需要关注的。
“高总工,我们就完成这些就行了?”
1274厂的吕厂长有些不托底的问道。
高振东笑道:“那肯定不止,封装这一块,可都交给你们了。”
说完,高振东把工艺设计指导文件翻到了后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