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百姓缺乏油脂,所以喜欢肥肉,长期选择之下,本土猪都是肥肉多。
华夏本土的这种土猪长大后,猪脑壳上能胖出来一脸的褶子,腿短肚子大,肚皮经常能贴到地面。
而开放后,人们富裕起来,对瘦肉的需求量是要大于对脂肪的需求的,这样能产出60%以上瘦肉的“外国白猪”就又抢占到了先机,彻底将国产土黑猪淘汰。
杨凡心里一阵难受,当年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这些举措无可厚非,但是作为珍贵的华夏物种资源,绝不能让这些黑猪灭绝,今天,百姓的生活好了,吃得起好的,高质量的猪肉了。
可惜的是,这些优质猪,却灭绝了。
根据2016年的一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特有的90个地方猪种中,8个品种已经灭绝,29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
地猪市场占有率从90%降至2%!
杨凡查到很多地方菜系,是必须要使用特殊猪种的肉来做的。这还关系着饮食文化。
浙江有一种华夏本土黑猪叫“两头乌”、那种猪头和屁股是黑毛,身子中段是白毛。那是用来做东坡肉的上上之选。
东北也有一种纯黑色的古老猪品种,这种猪如果出现梦里,东北人认为是凶兆。他们把这种黑猪称为“黑煞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