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 (3 / 8)

作者:粟小栗 最后更新:2025/10/6 15:28:53
        史嵩之却不为所动,反而冷笑道:“彭制置使此言,未免危言耸听。朝廷岂会有功不录?只是如今国用艰难,暂缓行赏,亦是权宜之计。彭制置使久在军中,当知粮草辎重之重要,若为一时之赏,耗尽国库,他日再有战事,何以支撑?”

        他顿了顿,又道:“何况,武将权势过重,非国家之福。汉唐之鉴犹在眼前,若因封赏过厚,让孟家军尾大不掉,恐生祸乱。臣此举,亦是为陛下分忧,为大宋社稷着想。”

        这话就说得极为露骨了,几乎是直指孟家军可能拥兵自重。武将们听得心头火起,若不是在朝堂之上,怕是早已忍不住发作。

        宋理宗坐在龙椅上,一直默不作声,此刻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帝王的威严:“史丞相与彭制置使所言,皆有道理。史丞相忧心国帑,是为大宋的家底着想;彭制置使体恤将士,是为大宋的根基着想,都没有错。”

        众人都安静下来,听着皇帝的决断。宋理宗亲政不久,虽有振兴之志,但也深知朝堂制衡之术。史嵩之代表的文臣集团与孟珙代表的武官集团,是他需要平衡的两股力量。他既不能让史嵩之太过专权,打压武将,以免削弱国防;也不能让武官集团权势过大,威胁到朝廷的统治。

        史嵩之阻挠封赏,固然有打压武官的私心,但也确实点出了国库空虚的现实,且其背后的文臣集团是朝廷稳定的重要支撑,宋理宗不便直接反对,这是他制衡之术的一部分。

        但另一方面,襄阳大捷是难得的胜仗,若真如史嵩之所言,“略加褒奖即可”,那必然会让前线将士心寒,动摇军心,这是宋理宗绝不愿看到的。他亲政初期,还颇有几分英明,深知军心士气对于摇摇欲坠的大宋有多重要。

        沉吟片刻,宋理宗缓缓道:“国库空虚,朕知晓;将士劳苦,朕亦知晓。所谓论功行赏,不可过滥,亦不可过苛。”

        他看向史嵩之:“史丞相所虑,朕明白。但赏罚分明,方是立国之本。若有功不赏,何以激励后人?”

        又转向彭大雅:“彭制置使,将士们的功劳,朝廷记在心里。但如今国用确实紧张,封赏之上,需稍作斟酌,不可铺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