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持续了三天,双方引经据典,唇枪舌剑,谁也未能彻底说服对方。但这场大辩论本身,如同一场思想的洗礼,让许多原本模糊的观念变得清晰。
最终,扶苏亲自做总结陈词,他试图超越“道”与“器”的对立:
“周夫子忧国忧民,其心可鉴。石教官格物利国,其行可嘉。然,孤以为,道器本一体,不可偏废。”
“无道则器沦为凶刃,祸乱苍生;无器则道流于空谈,难御外侮。”
“我西秦,当走一条‘道器并重,以器卫道,以道驭器’之路!”
“即日起,设立‘西秦新学馆’,融汇百家,不分彼此。既研习经典,明礼义,知廉耻;亦探究格物,通物理,强技艺。望诸生共勉之,为我西秦,探索一条康庄大道!”
扶苏的定调,虽然没有完全平息争论,但为西秦未来的思想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条试图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独特道路。“西秦新学”的种子,就此播下。
当朝堂还在为思想争论不休时,格物院深处,一场真正的革命正在迎来突破。
面对马拉轨道的瓶颈和內燃机研发的漫漫长路,李默集中了最顶尖的匠师,全力攻坚蒸汽机车项目。他们利用烈焰堡提供的最优质的钢板和钢管,借鉴水力涡轮机的部分设计,反复试验锅炉结构、气缸密封和连杆传动系统。
失败是常态。锅炉爆炸、气缸漏气、连杆断裂……事故频发,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每一次失败,都让设计更趋于合理,工艺更臻于完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