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干软毛刷轻扫除去画件表面附着的干霉及灰尘;
将毛刷蘸水,并反复轻刷霉斑,以进一步洗除浸入绢丝网眼内的干霉;
最后,还要用书画修复专用的马蹄刀——而不是锐利的手术刀——轻轻剔除表面附着的坚硬污渍,比如虫蝇屎什么的……
这一步做完,还不能直接开始浇水。沈乐之前看文献,知道重彩部分用水淋洗,会洗脱颜料,导致伤到画的精神;
对这种情况,修复师们自然也有应对的法子。张老师轻车熟路地取出一堆纸条,指挥沈乐:
“来,把它们打湿,放在有色部位上,用适当力度按压。——力度大小已经熟悉了吧?”
这个工序,是为了检测画面色彩是否脱色,跑色,和织物的色牢度实验——干摩、湿摩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比这些实验要温柔得多。
按得轻了,画面上可能脱落的颜色,沾不到湿纸条上;按得重了,待修复的画作,绝对禁不起这等蹂躏。
沈乐刚开始尝试的时候,恨不得弄个压力计来辅助干活,被张老师骂了又骂……
经测试,挺多部位都有脱色潜在可能:
绘制衣着的重彩大红色部位,绿色部位及花青色部位,以及青绿山水的石青、石绿部位,还有柳条上的那一点朱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