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邈带着一个包袱而来,他道:“公子,这是学士们的书信。”
等人来到了近前,打开包袱,扶苏见到了一张张写满了字迹的文字。
扶苏打开其中一卷,这是一个叫白麦的支教夫子所写的,他说他支教繁忙,感谢秦廷给予他的学士身份,他支教已有六年了,他最初在蜀中支教,而后带着学子回到了关中,继续着他的支教事业。
白麦一直在书信中道歉与感谢,可他已离不开支教了,离不开那些等待着他教导的孩子,他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对学识的渴望,以及孩子们眼中的光。
如果让他来秦廷为官,而离开那些孩子,他做不到,只能领了学士之名,却不能来咸阳任职。
扶苏又打开第二封信,这封书信是乌桑所写的,这个孩子原是西戎人,他现在正在陇西教书,他还见到了乌氏倮。
接着扶苏打开了第三封,第四封。
这些书信无一例外,他们都愿意继续支教,却推辞了在咸阳任职的机会。
程邈也看了几封,他觉得鼻子发酸,公子扶苏制定了支教之策,原本……公子从未要那些孩子回报过什么。
而现在他们远赴各地支教,却拒绝了公子扶苏的回报。
是他们的使命感也好,还是公子扶苏的恩情也罢,可能其中有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公子,而这些人却想用支教,用一生来回报公子扶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