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表仁暗道了一声果然如此,表面上却做足了垂头听训的姿态,他提这么一嘴可不是真为了琢磨长安书院的学生。
就像皇帝所说,长安书院中的学生都是名师所授,如此看来算是占尽了便宜,一旦入仕,将来仕途之上必然要比旁人强上许多。
这不止是名师出高徒那么简单,而是一开始长安书院中招的那些教授们各个都是饱学之士,在文坛上有着显赫地位的人。
这些人入书院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避祸,重新入仕是早晚的事情,比如说颜相时,苏世长,欧阳询等人,那都是些伪唐余孽,跑到书院避风头去了。
待时机一到,你看一个个的不都又陆续有了官职吗?
之后估计长安书院就算兴盛起来,也很难再有这么多文坛大家入书院教授学生了。
他们教授出来的这几茬书院学生,在仕途上也就有了便利,师生和乡党差不多,都是官场派系中一个重要的联结方式。
老师占据高位,他们的学生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但话说回来了,这些学生还嫌稚嫩,并不算是很好的选择,此时提起此事,高表仁其实是另有所图。
“陛下雄才大略,不为眼前之利所惑,臣所不及也……”
马屁是张口就来,接下来才做为难状道:“可鸿胪寺政务渐多,四处出使,人手已是捉襟见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