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怀安不慌不忙给出了他的方案。
实际上就是他在大别山里搞的那一套,就是将这四五万的曹州灾民编都搞军屯。
光州幕府在前期的扫荡豪强时,不仅将他们之前侵吞的营田给收回了,还将这些豪强的田土给收进了军府。
所以此时的光州反而是田土够而丁口少,现在正好容纳这些曹州流民。
而这些流民到了曹州后,将会按照都设置为军屯,所需物资和种子都由军府补充,不与本州人发生联系,如此可大大减少土客之间的冲突。
不过,四万多的流民、草寇,赵怀安当然不可能都安排他们去种地,这些人成分复杂,全部去种地,既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有很多人压根就种不来地。
在这半个多月中,随军参军裴德盛、董光第带着五十多人的书手队伍,从早忙到晚,就是在做初步的人员筛选。
这四万多人,基本按照农、吏、工、兵、商五个身份划分。
凡是农民出身的,全部都要运往光州屯垦,这也是流民队伍中的大头。
然后会写字的,以前算过账的,在县署干过的,都被单独一列,这些人将会造册编入幕府文吏队伍中。
此时的光州幕府随着两年的发展扩充,帅司、政司、财司三司幕僚、书手、随员已经发展到了五六百人的队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