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看到这则新闻的巴黎读者们来说,不同的人总归是有不同的反应,有许多人依旧记得当初那个奇妙的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堪称震撼的体验,因此立马就记住了接下来的连载时间,准备到时候花上这么一笔小钱买一份报纸,亦或者是别人那里借来看一看。
再就是前段时间报纸上确实也刊登了米哈伊尔的两封信,还在巴黎这边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1、法国,启动!
“哦?这位米哈伊尔先生就是之前在报纸上连载的那位俄国作者?”
“我记得他!之前那部的分卷本我都已经全部买齐了,可算是有新作品了。”
“真是奇怪,他的新作品怎么这么慢?他难道就不能跟仲马先生学学吗?仲马先生可谓是一本接着一本,根本没有间隔,甚至说有时候同时连载好几本!”
“他还是不够行啊!不过写的东西确实很有意思,之前从未看到过这样的书。对了,前些天他刊登在报纸上的那两封《致科学家们的一封信》和《致读者们的一封信》你们看了吗?写的可真不错,这位俄国作家果然非常有才华,但他竟然对科学如此看重吗?
那句‘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其中依然有人在仰望星空’确实是很具有诗意的形容,但他未免把科学看得太重了,国王和那些尊贵的贵族先生们又去哪了?”
“或许他准备再写一些东西来传达吧!话说真是稀奇,他竟然真的只是一位平民吗?我看了他在信里面的自我介绍了,在那个遍地都是奴隶的野蛮国度,他竟然能取得如此成就?!莫非俄国其实并没有那么野蛮,而是一个具有文化气息的国家?”
“我看未必!或许他还是隐瞒了他的身份,他身上准有纯正的法国血统!不过他竟然在俄国也连载着,我倒是真想看看了!”
除此之外,确实还有一部分巴黎读者对这则新闻则表现得没那么有兴趣,毕竟由于米哈伊尔那部《八十天环游地球》在巴黎的图书市场上卖得非常好,因此自打这本书出现之后,巴黎的市场上很快就出现了许多盗版以及模仿这部写的全新科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