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玛立刻拿出手机,给苏尔玛、守苗爷爷、奥莉娅、莫阿娜他们发视频,分享这个好消息。屏幕里,苏尔玛看着桑花,笑得眼睛都眯了:“太好了!这是藏北桑蚕文化的新起点,也是‘丝路织星河’的新里程碑。”
守苗爷爷则在屏幕里说:“桑花绽放说明桑苗已经完全适应了藏北的环境,明年我们可以大规模培育‘星河桑’,不仅种在藏北,还要送到非洲、塔希提、挪威,让‘星河桑’在全球的土地上扎根。”
奥莉娅在屏幕里也传来好消息:肯尼亚的“沙棘金叶桑”已经开始批量种植,牧民们不仅学会了养蚕,还学会了用桑果酿酒,用桑枝制作手工艺品,桑蚕产业给牧民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莫阿娜则说:塔希提的“雨林混种桑”长势很好,“雨林桑丝橡胶布”已经出口到欧洲和美洲,很多设计师都来塔希提寻找灵感,想和当地的匠人合作,开发更多的桑丝产品。
看着屏幕里大家兴奋的表情,卓玛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明年夏天,我们再举办一次‘全球桑蚕文化节’吧!就在藏北,邀请全世界的匠人来参加,我们一起种‘星河桑’,一起织新的藏毯,一起分享桑蚕文化的故事。”
大家都立刻赞成,苏尔玛说:“我们还要把‘全球桑蚕共融图’带来,在藏北举办一次大型展览,让更多人看到全球桑蚕文化的发展,看到协作与传承的力量。”
接下来的几个月,卓玛开始忙着筹备第二届“全球桑蚕文化节”。她让达娃负责联系各地的匠人,让卡米拉负责更新“全球桑蚕文化数据库”,让守苗爷爷负责培育新的桑苗品种,自己则忙着设计文化节的活动流程——有桑苗种植体验、桑蚕技艺展示、桑丝作品展览,还有一场全球匠人共同参与的织毯活动,大家要一起织一块“星河映未来”的新藏毯,上面要绣上全球所有桑园的最新景象,要绣上每个地区桑蚕文化的新发展。
明年夏天,藏北的草原再次热闹起来。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的匠人陆续抵达,有的带着新培育的桑苗,有的带着最新的桑丝作品,有的带着当地的特色染材,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眼里满是期待。
文化节开幕式当天,太阳刚升起,草原上就响起了悠扬的歌声。卓玛穿着用桑丝和牦牛毛混织的新藏袍,站在高台上,手里拿着一株“星河桑”的幼苗:“亲爱的朋友们,欢迎来到第二届‘全球桑蚕文化节’!从藏北到非洲,从塔希提到安第斯,‘丝路织星河’的故事已经在全球的土地上展开。今天,我们要一起种下‘星河桑’,一起织就‘星河映未来’的藏毯,一起把桑蚕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多的土地,一起把协作与传承的故事延续到更远的未来!”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匠人们纷纷拿起铁锹,在桑园里种下新的“星河桑”苗;孩子们则拿着桑丝,在“星河映未来”的藏毯上绣上自己的梦想——有的绣着桑园,有的绣着织机,有的绣着全球各地的小朋友手拉手,有的绣着一条跨越全球的桑丝,连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苏尔玛和守苗爷爷坐在织机前,开始织“星河映未来”藏毯的中心图案——那是一株巨大的“星河桑”,根系深入地下,连接着全球的桑园;枝叶向四周伸展,覆盖着全球的土地;枝头开着白色的桑花,结着红色的桑果;叶片上则绣着每个地区的桑蚕文化符号——藏北的雪山、非洲的沙棘、塔希提的雨林、安第斯的驼羊、挪威的极光,还有无数匠人的笑脸和孩子们的身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